发布时间:2025-10-15 17:05:55    次浏览
新京报快讯(特约记者傅旭)“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企业家代表、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在发言中说,中国经济走到今天,需要一批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工人,应该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把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讲授、在线培训,包括民众最关心的医疗保健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不过,现在我们的流量费很贵,1G就要70元,我觉得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丁磊说。李克强当即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网费降低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息息相关。此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为贵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他分析道,当前中国互联网流量的“指数式”增长,对通信基础设施不断提出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李克强立刻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加快协调工作”。他说:“我之前就说过,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之落后,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侯为贵接话说:“您说得很对,我们和日本、韩国、欧美的带宽还差很多。”“岂止是这几个国家啊!”李克强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一个多月前的3月5日,李克强也曾就“网速”问题作出相似的表态。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时说,自己到一些国家访问时发现,“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总理当时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公共服务,应当加大建设力度。”在14日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最后要求,“参会的有关部门要把这些专家和企业家的发言稿带回去,认真研究!”新闻加点料 李克强:有些发展中国家网速都比北京快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委员的意见是大力促进信息消费。他说,2014年信息消费规模突破2.8万亿元,对当年GDP增长直接贡献达到0.8%。他建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夯实信息消费网络基础。李克强点头说,中国信息消费、信息产业的成绩应该肯定,但潜力仍然很大。他说:“我到一些国家访问过,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网速都比北京快!我们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潜力确实还很大。”国内上网费是美国4倍韩国20倍 网速却不及其一半 中广网北京(2013年8月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实习记者靳阳懿)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也成为一种必然。然而,让人尴尬的是,上网人数是在不断增加,可资费同时也在正向上升,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用户月均上网费用是美国4倍、韩国20多倍、我国香港地区的上百倍,网速却不及人家的一半。北京的白领朱女士使用的是中国电信iPhone5和合约机。为了满足上网流量,朱女士除了定制使用的“商务领航套餐”外,自己每个月还要额外再购买500兆的流量包:朱女士:现在上网比较多,微博、微信、看网页图片什么的,每月要用900兆流量,有的时候我都不够用。商务领航套餐再加上流量包就得小200块钱。朱女士觉得,自己用的iPhone5算是比较新的机型,上网的银子花得像流水一样,但是网速并不给力:朱女士:手机的硬件不错,所以感觉的网速非常一般,就是刷不出来,图片出来慢,这都是网速慢。我觉得起码得占一头吧,要么便宜些,要么提高服务,把网速变得很快。朱女士的感受并非个案,尽管我国运营商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上网资费套餐,但调查显示,我国内地用户月均上网费用是美国4倍、韩国20多倍、我国香港地区的上百倍,而网速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朱女士:我有个同学也使用iPhone5,他在国外相对于我们来说就很便宜,而且就是速度特别快,他到国内都不适应,我觉得差距还是挺大的。某互联网公司的一位老总曾说,很多网民对手机上网是月头像开闸,月尾省着用。这真实反映了普通百姓使用智能手机的心态。每月月底前收到流量即将用尽的短信通知时,正在上大学的张同学就会主动关掉上网功能。张同学:月初的时候会用的多,到月底感觉流量就没有了,能不上网就不上了。除了用不起的尴尬,一些智能手机上的自动更新程序,甚至恶意流量吸金软件,也使得网民对手机上网不得不提高防范。合肥市民卢璧今年就曾在短短三天时间内,手机自动上网流量超过了3000多兆,费用超过了一千块钱。电信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如果不是手机被盗用,这笔费用需要用户自己来承担。电信工作人员:我们从后台查了下,初步判断没有复制卡的嫌疑,从后台计费的话单来看,也属于正常,不可能会被盗用。中国移动的客服人员同样表示,除了客户正常的手机上网应用外,一定要关注智能手机上的自动更新程序。如果客户使用流量超过预设套餐,将按照每兆一块钱的标准进行收费:中国移动客服人员:根据使用情况来定的,或者看手机上面有没有自动联网的程序,或者软件会自动联网,导致走的流量比较多,自动更新数据,自动刷新数据的。手机上网,低网速高网费,除了让网民很伤心外,还有哪些影响?未来,有可能网速提上去,而网费会降下来吗?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耿严表示,运营商的垄断经营是本质问题:耿严:他们三个毕竟是很垄断的企业,国外有很多运营商都是很市场化的行为,如果有竞争的话自然就会降下来,是三家的竞争,不是两家,还稍微好一点,有那么点余地,我觉得这是核心的问题。同时,耿严认为,运营商此前在移动3G上的巨额投资没有收回,只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增加,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才能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但现实的情况是,有7亿多客户的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规模,但由于智能上网终端的比例并不高。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智能终端在中国大陆的占比只有30%左右,我们还有非常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随着年内4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即将面临4G资金投入的压力。因此,耿严分析,只有维持现有的资费水平,从而支持运营商的投资规划,手机上网资费也就很难下调。不过,高资费、低网速的现状肯定不利于我国信息领域建设和消费:耿严:今年咱们国家一直在推信息消费,建立在告诉互联网络上才有未来新的商业模式的体现,我觉得像这种现象长期下去,不管是从信息消费领域还是信息化的推进还有各方面的进程来讲是不利的。网民质问:中国网速为何这么慢?2011年1月23日,《财富》杂志援引网络流量公司Akamai的调查结果报道,韩国以14M bps位居榜首,比全球平均网速1.9Mbps快了7倍多。其后是中国香港(9.2Mbps)、日本(8.5Mbps)、美国以5Mbps的速度排名第12。那中国呢?据今年《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平均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100.9KB/s,也就是0.81M bp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1.84Mbps)。虽然中国网速这么慢,但中国网民规模却已经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如此庞大的中国网民,因网速慢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韩国网速为什么这么快?韩国互联网的革命是在1999年因HANARO通讯而开始的。十年以来,韩国互联网接入速度持续加速,至今100M bps已经成为了一般家庭的标准。虽然速度是以前的100倍,但包月价格还是相近于起初价格,即2.75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67元)。今年6月底,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发布《未来互联网发展计划》称,以2010年的100M bps标准,到2012年互联网接入速度拟上升至1Gbps,到2020年上升至10Gbps,也就是10年内加速100倍。对比韩国电信业的竞争,在我看来,中国网速慢的最大原因是缺乏有效竞争。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仍是几乎被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瓜分的,两者分别在南方和北方享受地域垄断优势,中国宽带产业实质上还是处于行政垄断的处境。由于缺乏有效竞争,中国网速还维持在令人不满的低位上。我们也可以粗略算一下“网络堵车成本”。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日平均上网时长2.6个小时。假设中国网速不是现在的100.9KB/s,而是接近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保守假设每位网民因此每天可以节省15分钟的时间。那这15分钟的价值究竟是多少钱呢?中国很多地方的每小时最低工资都超过9元。若保守地按8元计算,那么15分钟是2元。由于中国网民数量庞大,4.57亿人乘以2元乘以365天,则一年3336亿元。3336亿元是刚开始运行的京沪高铁总投资额2209亿元的1.5倍。换句话说,每年中国“网络堵车成本”相同于一个半的京沪高铁建设成本,并且这只是用保守估算得出来的。